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40章 (三十九)神武門水到渠成,木門道投桃報李(3)

關燈
扳著指頭算一算,這是第四次北伐。

諸葛亮召魏延回來的目的只有一個。

“打退魏軍?”楊儀迫不及待地說。

“打到長安。”

楊儀還來不及錯愕,諸葛亮又加了一句:“這是最低目標。”

“丞相可有具體方略?”魏延覺得自己受重視,還是挺高興的。

“我領一軍,文長領一軍。”

魏延等了半天,遲遲不見諸葛亮的下文:“……就這些?”

“就這些。”諸葛亮給了他肯定的答覆。

“那……軍隊調度,進軍路線……”魏延想到了一種可能,但他又不敢相信這種可能。,激動地有些語無倫次。

“先生的意思是,魏將軍盡可自行安排,任意取道,先生率領一軍為魏將軍佐,最終在長安會合。”姜維把諸葛亮沒說完的話補充全。

“倘若我要行子午谷之計……”魏延念念不忘自己昔日的計策。

“盡可行之。”這話是諸葛亮說的。

魏延有一瞬想跪在地上感激上天,不,最該感謝的還是丞相。但他還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好運沖昏了頭腦,他沒忘記諸葛亮當初否決他提案的理由:“這一次丞相不擔心路上有變?”

“這次不會,這次是防守反擊,勝算在我們這邊。”

第四次北伐,其實算是被迫還擊,竟然出奇的順利,諸葛亮把一支軍隊全權交給魏延,魏延真的率人出子午谷,一路過關斬將,把進犯的曹真逼退,大好的局面楞是讓魏國演變成了劣勢,諸葛亮配合著魏延,出祁山,一路也很順利。

姜維問過諸葛亮為什麽要這麽做,諸葛亮沒有回答他,只說讓魏延試試這個辦法也挺好。

有些話諸葛亮沒辦法說出口,比如放任魏延嘗試新戰策的根本原因其實幾個字就概括了。

“我的時間不多了。”

時間不多了,事情還很多,趁著有限的時光為偌大季漢攢下一份盡可能大的家業,日後子孫們敗起來也得花些日子。回頭見到劉備也好有個交代。

啊,想多了,陪葬這種事情不會發生的,配享也不太可能,所以,見不著。

以季漢的國力,弱而挑強很難有所建樹,但是強挑弱,卻是弱者尋找漏洞給予反擊的最佳時機,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役莫不如此,赤壁和官渡也都是強者主動找茬然後被揍得滿臉花的。

所以曹真這次被司馬懿刺激得主動來攻,簡直就是季漢取勝的天賜良機,也很有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。

曹真這次丟人丟大了,被個魏延逼得節節敗退。曹叡大怒,一道聖旨把他召回來。主帥撤了,前面的敵人還要應付,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止步的上邽這一次沒有那麽好的運氣了,除非再貢獻一個姜維使得諸葛亮掉個頭——總之結果就是郭淮這一次在上邽大敗。導致他大敗的罪魁禍首正是是熟悉此間地形的姜維獻上的反間計——當年姜維被迫降蜀就是因為自己人的不信任,如今曹魏依然不長教訓,大概可以稱之為“活該”吧。諸葛亮之後繼續東進,曹叡急忙問計於文武,剛被起覆重用的吳質拍著胸脯舉薦了一個人來代替曹真。

誰?

驃騎大將軍司馬懿。

曹叡聽了這話,掐死吳質的心都有。但是吳質對皇帝的白眼視而不見:陛下,您要還能找出別人來,算我沒說。

……廢話!朕要能找得出來還問你!

曹叡暗自咬牙宣司馬懿上殿的時候,司馬懿在殿外微微一笑:小狐貍終歸還是嫩了點兒。

曹叡沒問司馬懿是什麽意見,直接告訴她立刻帶數萬人馬擊退蜀軍,而且,這次不許帶她兒子去。

“司馬師司馬昭如今無職,不得擅入軍營。”

“國家用人之際,陛下何必拘泥官職。”

“不行就是不行!”

司馬懿一點都不生氣,從容進言:“臣可以答應陛下這個無理要求,但是相應的,臣有一個要求,希望陛下也能答應。”

“你這麽說,朕就不想答應了。”

“陛下先聽一聽再做決斷不遲。”

司馬懿要求撤回曹真留在前線的幾乎全部一線將領,改由她開府後任命的那些曹椽接替,除了一個人之外——

“張儁乂張將軍熟知前方之事,又頗有經驗,多次重創蜀軍,為國屢立戰功,他在軍中,臣可以多多請教。蜀軍知道他在,也會有所忌憚。”

曹叡冷冷地看著司馬懿:“你到底想幹什麽?”

“臣想獲勝,為陛下分憂。”

司馬懿的理由說得冠冕堂皇,曹叡找不出反駁的理由,事實上每次更換主帥都會連帶著更換一批將領這是慣例,留下某些有經驗有能力的將領也是慣例,司馬懿的所有舉動都合情合理,完美地挑不出一點兒錯。

但曹叡堅信司馬懿一定沒安好心,讓他感到氣悶的是他明知道這一點也改變不了結果。

曹睿同意了。

司馬懿隨即出師禦敵,加封遠在前方的張郃為先鋒總督大軍,郭淮退守隴西諸郡。

“嚴禁任何人私自與蜀軍交戰,都把自己的營寨城池守好了,違令者,無論戰績勝敗,一律斬首示眾!”

眾人頓感壓力山大:“大將軍,一味死守,若是諸葛亮大軍壓城……”

“怕什麽!本督會親自迎戰諸葛亮,你們不用擔心和她對上。”

眾人默然,司馬懿說得太透徹了,一點面子都不給人留,明知道眾人怕的是和諸葛亮對戰,她居然就那麽說出來了。

司馬懿轉向旁邊的張郃:“張將軍以為呢?”

“大將軍之計甚善。”

司馬懿很滿意:“好,把這一點寫下來,作為對蜀作戰方針,一直貫徹下去。”

這……就有點過分了,權宜之計和國家戰略那是兩個概念。

“你們放心,‘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’,該改變的時候就改變了。”

那會是什麽時候呢?

“本督頒發下一個方針的時候。”

眾人面面相覷還在疑惑,司馬懿卻興味缺缺地宣布散帳了,但末了她好像又想起來什麽似的:“姜維老娘寫給他的信呢?記得早點送去。”

姜維在帳外徘徊,偶爾扒著帳篷邊兒往裏看。

諸葛亮正在裏面揉著太陽穴看邊報。

姜維猶豫來猶豫去,最終還是輕手輕腳地走開了,到夥房去問諸葛亮的飲食情況。

“丞相啊……中午吃得不多……”夥頭兵搓著手,“白飯肉幹,蒸一點芥菜。”

“有魚麽?”姜維突然沒頭沒腦地問,“豆腐呢?”

夥頭兵楞了一下:“這隨軍哪有魚啊,頂多能有點兒腌魚幹,豆腐不好帶,也沒有。丞相出兵,從來沒說過做這兩種菜。”

魚和豆腐,是諸葛亮愛吃的東西,馬謖和趙雲都跟姜維說過,這兩樣易消化又有營養,還不油膩。住在成都的時候,生姜花椒可以多用點去去腥,諸葛亮還根據川蜀特有的口味往菜裏放一點秦椒,口感微辣,這樣飯菜合口,她能多吃一點。一旦出兵,飲食上總是馬虎的,諸葛亮也不願意給夥房添麻煩,吃飯變成了任務而不是樂趣,常常端著飯碗去看地圖,或者吃到一半就放下碗去開會,並食也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子了。

這種生活方式太傷身體。

姜維知道諸葛亮吃得不多,而這還是和他剛到的時候比,真不知道如果他聽說諸葛亮在現世的飯量會怎麽想……

姜維又低頭看了看手裏的幾塊藥材,繼續沒頭沒腦地對夥頭兵說:“晚上要有魚。”

“啊……啊?”夥頭兵想自己是不是聽錯了,“將軍,這地方又沒什麽水,去哪兒找魚啊?就算找到魚,辛香作料也不夠啊!”

“這我管不著,你們自己去找地圖,找有河或者湖的地方去抓魚。辛香作料遍地都有,桂葉揪一把都能放鍋裏。總之,晚上要讓先生吃到不腥的魚。”

“分不出人去抓魚,萬一魏軍來……”

“魏軍不會來!都這麽多天了他們只守不攻!我就不信你們去抓個魚他們就來了!你們有很充足的時間!別廢話去抓魚!”

夥頭兵被姜維突然惡劣的態度嚇到了,連聲答應。

“還有,生姜之類可以多放,但不許放秦椒加重味道,太辣的作料會刺激腸胃,先生目前的身體,以清淡飲食調養為主。”姜維臨走之前說。

姜維的猜想沒有錯,魏軍才沒空理會蜀軍抓魚這麽雞毛蒜皮的事情,晚飯時候,姜維把一盤清蒸魚送到了諸葛亮的案頭。

諸葛亮有點意外:“這裏還有魚啊。”

“這裏只要有水的地方,魚就很多,但本地人不喜歡吃魚。”

“也是,挑刺太麻煩了。”諸葛亮點頭。

“先生喜歡吃麽?”

“味道很好,但下次別做了,軍中快馬不是用來幹這個的。”

“那先生多吃一點吧,我先告辭了。”姜維握緊手裏的幾塊藥材,轉身要退出大帳。

諸葛亮在後面嘆了口氣,筷子頭點了點姜維:“伯約,不用去了,你真以為司馬懿會派兵出城?”

司馬懿“防守不嚴”,故意放跑了幾個蜀軍的俘虜。

其中一個被策反,司馬懿許以厚祿,只要求對方找機會帶給姜維一封信。

這人果然不負所托,姜維接過木牘打開時大吃了一驚:木牘外面是他母親親筆寫的字,老人家是不認字的,只會寫自己的名字,木牘上的落款的確是姜維最熟悉的筆跡。而木牘裏面,是司馬懿開府征召姜維為倉曹椽的文書,邊緣用墨點裝飾了。木牘裏順便還滾落出一些植物的根莖。姜維細細辨認,那原是天水老家常見的藥材——當歸。

來人還說:“司馬大將軍專致姜將軍:將軍老母尚在魏,甚是思念將軍,若將軍肯棄蜀歸國,忠孝可得兩全。司馬大將軍為將軍留職,請將軍早作決斷。”

聽到這些話,姜維的思緒在瞬間轉了好幾個彎兒,他看了看對方,那狡黠的眼神也在註視他的反應呢,姜維知道自己必須做出決定了。他略帶驚喜地對來人說:“維亦久盼歸國!大將軍此信,如久旱遇甘霖耳!”

然後,姜維就在自己帳中,提筆給司馬懿寫了信,約定夜裏三更,裏應外合。

“大將軍數日堅守不出,若此時仍不出兵,僅維一人之力,難成大事。”

來人滿口答應司馬懿一定出兵相助。

“你覺得這是一個讓對方放棄堅守政策的好機會,所以就詐降了,是麽?”諸葛亮看著姜維。

姜維沒說話,他還在想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。

“別想了,那個人送信回來已經被抓了。如果你是想問我從何而止你是詐降不是真降——”

姜維擡頭。

“你是我的學生啊……”

就是說先生對自己的學生都是無條件信任的麽?

“騙你的。真正原因是我知道了你只給司馬懿寫了回信,卻沒給你娘寫。”

“……”

“你這孩子……該說你想得太多還是太少呢?這麽大的事情,為什麽不跟我商量?”

“司馬懿派來聯系的人對我也有試探之意,我想這是引誘司馬懿放棄堅守戰略的最好機會,若是我稍有遲疑對方就會起疑心,這個誘敵的機會就沒有了……所以我想先詐降再說……至於以後,我擔心和先生商量了,先生安排大軍,就會有人走漏消息,不如我先帶本部人馬攔截司馬懿出城之軍,然後……我相信先生會有辦法的。”

“唉……”姜維這麽做是明知道可能會引起別人的懷疑,但依然去做,目的就是為了北伐的勝利,諸葛亮覺得很欣慰,這是姜維和馬謖最大的區別。

“司馬懿是在耍你呢。她整個策略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,所以你的詐降根本不會打動她,她也不會派兵接應。不然都這個時候,哨探早就回報了。”

“那我軍……”

“沒什麽好辦法,耗下去吧。對了,伯約,去給你娘寫封信,報個平安。”諸葛亮順便把那盤魚遞過去,“還有,魚涼了。”

司馬懿收到姜維的第二封信,和第一封偷偷摸摸的聯系不同,這一封堂堂正正地送來,打開木牘,同樣滾出一堆草藥,還有一塊白絹,是姜維寫給母親的信:“良田百頃,不在一畝。但有遠志,不在當歸也。”“遠志”兩個字下面還著重點了墨點。

司馬懿點頭笑,轉而又覺得有點可惜,昨晚她當然沒派兵出城搞所謂的“接應”,據哨探回報姜維也沒去。看來姜維這是在莊嚴宣告呢:即使是諸葛亮的學生,也不是你司馬懿能耍著玩兒的。

召來軍醫辨認,軍醫回答司馬懿,那堆亂糟糟的東西確實是遠志的根,而且,和盛產天水的當歸不同,遠志盛產於四川。

這就是第二故鄉的節奏了麽,司馬懿嘆氣。

有偏將上來請示大將軍,雨季就要到來了,如果繼續堅守下去,要不要加固城防,修葺營壘,把士兵從窪地轉移到高處之類的。

“不用。”司馬懿否決了這個提案,“蜀軍糧草跟不上,馬上就要撤軍了,沒空來攻打,至於士兵嘛,反正以後也得過這種日子,提前適應一下吧。”

一場大雨,把人澆得透心涼。

諸葛亮看著晦暗的天空,想起常聽祖父說的六個字:時也命也運也。

“先生,陛下旨意已到。糧草也……”

諸葛亮不再看天:“通知文長,不要勉強,孤軍深入很危險,撤回來吧。”

“是。”姜維想到如今的局面,多少有點戀戀不舍,但是做大將的,必須有下決心的勇氣。

“我們也安排撤軍。”

“司馬懿會不會趁我們撤軍派人追擊?”

“會。”

姜維有些吃驚:“那我殿後吧,先生。”

“不,派關興在木門道埋伏一千弓弩手即可。剩下的大軍,依次退回漢中。回程的糧草,要安排好。”

姜維再次稱“是”,退下的時候,他聽見諸葛亮說了一句話,沙沙的雨聲,讓這句話特別不清楚。

“正方,這是你的最後一次機會,你不要了。”

探哨來報,諸葛亮突然撤軍了,魏軍大營立時嘩然。

“這是諸葛亮的計策!”多數人是這個看法。

司馬懿問張郃,張郃搖頭:“應該是真的撤退了。”

“再探!”

再探的結果,是發現蜀軍已經過了木門道,這是真的撤退了。

這一次,眾將就要求追擊了:“這機會來之不易!大將軍,請下令!”

“下什麽令!繼續給本督堅守!”

旁邊有人用激將法:“大將軍按兵不動,畏蜀如虎,難道不怕天下人恥笑嗎?”

司馬懿看了這人一眼:“不怕。”

……就是說司馬懿坦承他確實畏蜀如虎,蜀軍可比天下人恥笑可怕多了。

“儁乂以為如何?”

“大將軍所言極是,對方乃歸軍,非敗軍,不能追。”

嗯——司馬懿滿意的點點頭:“散了吧。”

眾人心有不服,向外走去,司馬懿卻在後面叫住了張郃:“儁乂留步。”

張郃停住腳步。

“有個任務交給張將軍——請張將軍帶五千人追擊蜀軍。”

張郃看著司馬懿:“大將軍,末將遵從堅守之令,不意出擊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司馬懿點點頭,“我是故意的。”

張郃的眼睛瞪圓了。

“儁乂想抗命嗎?”

“想知道為什麽。”

司馬懿從懷裏掏出一塊蜀錦,拿在手裏反覆看著:“你心裏一定在想,我是因為和曹子丹爭奪軍權,所以就先從子丹麾下的你動手了。”

這確實是眾人都能想到的理由。

“錯。”司馬懿無情地打斷了張郃偉光正的猜測,提起毛筆,在蜀錦上寫著什麽,“我才沒心思想那麽重大的理由。我只是要報私仇而已。”

私仇?

“我有個女兒,叫司馬清河。”司馬懿寫完了。

張郃瞬間就明白了。

“街亭一戰,我女兒立下大功,她之前說過讓你去救她,你沒去。她回來之後,又是你,想陛下匯報了她遠赴軍中的詳情吧。”

張郃始終都不認為自己那麽做有什麽錯,一個小女孩兒的性命,哪裏比得上數萬大軍重要;至於在曹叡面前匯報,那本來就不該有任何隱瞞。

“你是忠臣,所以我也堂堂正正告訴你原因。你現在可以出發了。”司馬懿把蜀錦上的墨跡吹幹,塞到張郃懷裏,“帶好了,這樣日後我們也好找到你。”

張郃舉手,抱拳,看透生死的眼睛裏不再有猶疑:“末將領命。”

張郃在木門道和魏延交手,魏延詐敗而走,誘敵入伏,張郃在兩旁懸崖,樹木茂密的地形下還是反常地直向前沖,左右無論如何勸說都沒用,天黑道路不清的情況下張郃就像不要命一樣,一馬當先沖入直道,親兵都被甩出老遠。

山崖上突然傳來一陣鼓響,接著火光沖天,滾木礌石像雨點一樣落下來,兩邊萬弩齊發。

沒人數得清張郃究竟身中幾箭,諸葛連弩不是鬧著玩兒的,再說基本上所有箭只都奔著張郃一個人去了,他和坐騎最後就是個刺猬的樣子。

一代名將落得如此結局。

司馬懿聽人回報此事,潸然淚下,大呼“其罪在我”,並上表給曹叡,沈痛悼念為國捐軀的英勇戰士張郃同志。朝中大臣也深為痛惜,覺得張郃死得太不值了,堅守這麽多天都挺過來了,再堅持幾天不就好了,何必一定要為了戰功出征呢。部將雖然疑惑張郃本意反對追擊為何最後還是帶兵去了,但事情已經發生,司馬懿已經承擔了責任,疑惑有個p用。

曹叡看著司馬懿的上表:“既然張將軍被亂箭射死,如何辨得清面目?既然辨不清面目,如何知道是他?”

“這是因為他身上……”

“身上?”

“呃……是他身上本沒有什麽特征可以辨認。蜀軍可能是故意的,生怕我們無法辨認遺體,箭只都沒有傷到將軍的面目,所以,根據將軍的頭顱辨認出來的。”

“哦……”

諸葛亮坐在回程的四輪車上,手裏的蜀錦上有長長短短的墨跡:

- …..--.-.-

-.-----..-

司馬懿也沒跟曹叡說實話,她之所以知道死去的那個人是張郃,並非完全憑相貌辨認,而是因為那具屍體旁邊的沙地上,留著類似的痕跡:

-...-..-.--

作者有話要說:

根據正史記載,其實司馬懿派張郃追擊之前是慘敗於武侯之手一次的。

關於木門道,史學界有一種說法是陰謀論:張郃是被司馬懿故意弄死的,不然無法解釋司馬懿本人用了那麽久的堅守策略,張郃本人又不是自己主動要求出擊,司馬懿卻強迫張郃出戰這種事。

司馬懿送當歸可能也是跟郭師姐學的……姜維回送遠志之事見於《雜記》。

最後的點點橫橫是摩斯密碼……司馬懿派人給姜維送的那封文書周圍的裝飾是點點橫橫,就是給諸葛亮看的,也就是那個時候就已經商量好木門道的事情了。最後蜀錦上是司馬懿的留言:thank you,意思是感謝諸葛亮幫她報了殺女之仇。諸葛亮在張郃遺體旁留下的是給司馬懿的回答:draw意思是扯平了,孟達那事兒不欠你的了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